近日在Facebook的朋友推介下,看了一齣與時裝有關的日劇-
【真我霓裳 Real Clothes リアル・クローズ】。
劇集中出現了許多時裝的配搭,而且在劇集的官方網站,
更可以訂購主角的服裝。
不過,最吸引我的,就是有關絲巾的不同用法,
大家除了欣賞劇集(可以到youku)外,不妨到官方網站慢慢研究啊!
官方網站:http://real-clothes.ktv.jp/
有關絲巾的不同用法:http://real-clothes.ktv.jp/carrestyle/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給喜歡fashion的你 - 日劇推介【真我霓裳 Real Clothes リアル・クローズ】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BOXING DAY=MOVIE DAY?!
很久沒有在香港過聖誕,
想不到Boxing Day變成Movie Day,
一早一晚,沒有計劃下,看了兩齣電影-
Sherlock Holmes 和 十月圍城(Bodyguards & Assassins)!
(TBC)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打石膏後的生活寫照-第三週
打石膏後的第三週 14.12.2009~20.12.2009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打石膏後的生活寫照-第二週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打石膏後的生活寫照-第一週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Amazon Kindle - Global Wireless Reading Device
對於書癡來說,感到最煩惱的問題,就是如何收藏書。
由年前Sony開發的電子書閱讀器,到今日的Amazon Kindle;由沒有網絡支援到現在支援無線網絡。
可惜對我而言,只是有一刻的心動。
原因就是解決藏書的問題!
可惜的是,我在閱讀的時候,即使有電子書在手(如當年Palm盛行的年代所讀的電子書),
我最終都係喜歡看印刷的書。
印刷書有一份實在的感覺,執在手裏,揭書的感覺,令人感覺踏實。
特別是閱讀小說,之後與朋友分享,交換閱讀,都是印刷書的好處。
不過,電子書如果是一些參考書,又另作別論。
因為,帶著參考書來來往往,隨時再讀,電子書又的確方便。
老實講,暫時對我來說,仍然比較喜歡印刷書。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幸福是靠自己爭取回來的!?
自從因為骨裂,我無端多了一個「悠長病假」以來,每天的日子悶得不得了...
每天總是想到想著工作怎樣,就是學生的情況,
連自己也不得不自嘲是「賤骨頭」。
不過,一向自律的我,可能之前工作實在太勞累的關係,
每天都不知要睡多少小時才夠。
不足一個星期,已經開始變成了一個「睡公主」啦!
幸好,上星期四第一次上街,到家附近見見同事,
同事們提醒我一些休息期間可以做的事:煲劇,
把我的生活加添了多些趣味。
這幾天「煲」的劇(說得一點也不誇張,因為一坐下看,
便是一個下午,連自己都覺得太過了),
就是早就想看的台劇「敗犬女王」啦!
說真的,大抵自己起初也覺得自己跟「敗犬」有點像吧,哈!
再者,看愛情劇一向是我的最愛,我又怎會錯過呢!
故事大綱大致是這樣的:
「我,33歲,一個生活塞滿工作的女性上班族。
也許經過多年的努力,工作有一點成就,可是我單身,孤單
一個人。不止對象越來越難尋獲,可惡的是隨著年齡的增加
,身價更是越來越下跌!!
在一個人的夜裡,我不禁常想:「Shit!我該不會就這樣
孤單終老吧!?我要變成一隻人生的敗犬了?」
在台灣,年過三十三,對象難尋的單身貴族遍佈成河!!
有著成千上萬這樣的「單身敗犬女」。
大家也都知道,「共鳴」是戲劇打動人心的關鍵。
可是,誰來引起「她們」的共鳴呢?!
這部戲,就是「她們」的故事,她們的共鳴」
(內容摘自敗犬女王台視官網)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Google Goggles - 利用圖片搜尋的工具
剛看完亞視的報導,才知道Google又推出嶄新的工具 - Google Goggles!
正如它的介紹一樣: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要搜尋資料,如今無須再輸入文字了,只須拍下照片,就可以搜尋相關資料啦!
去旅行,就算不帶旅遊書,不帶LP(Lonely Planet),只須對著旅遊景點拍個照,
以下就是Google Goggles的應用例子,想更詳細了解的話,就登入Google Goggles的網頁介紹啦!
網址:http://www.google.com/mobile/goggles/
係唔係想即刻試用呢?
可惜,大家應該暫時都用不到,因為Google Goggles暫時只在Google Android系統的手機上才可用到呢!
唔知會不會推出iPhone版本呢!
標籤: 內容:Google工具, 分類:軟件介紹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打羽毛球變打石膏的一次經歷
我的第一次-打石膏,就是在剛過去的星期日發生...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艱難的一年
從未試過累得不能集中而聽不到同事說話...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Tribute to Samuel F.B. Morse
今天在Google搜尋器看到以下一堆密碼,再用mouse指在密碼上,原來是Google向摩斯生日的致敬,因此我也借花敬佛,向這位發明者致敬。
恕小妹孤陋寡聞,小妹第一次認識摩斯密碼是在一套港產片無間道的其中一個情節,
當時,潛入黑社會當卧底的陳永仁(梁朝偉飾演)為了通風報訊,用上摩斯密碼。
那時對摩斯密碼認識不多,不過透過互聯網,找到一些秘訣,更曾經嘗試練習過。
大家或許覺得我有點無聊吧!不過,如果真係練熟,同妹妹一齊玩,都幾有趣。
有關資料如下:
morse code是一位美國人像畫家摩斯(Samuel,Morse 1791-1872)所發明。
國際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由點畫所成的。點畫是指發報機所送出的斷(點)續(擊)電波信號,畫的信號長度為點信號的三倍長。在拍發的每個字母中,點畫相隔一點之長;每句中的每個字母相隔三點之長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 S‧‧‧
T—
U‧‧—
V‧‧‧—
W‧——
X—‧‧—
Y—‧——
Z——‧‧
1‧————
2‧‧———
3‧‧‧——
4‧‧‧‧—
5‧‧‧‧‧
6——‧‧——
7——‧‧‧
8———‧‧
9————‧
0—————
,——‧‧——
(—‧——‧
(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 )—‧——‧—
如"."化表1個單位的時間,"-"就代表3個單位的時間(例:"."代表1秒,"-"就代表3秒)。字母內的時間單位為1個單位,字母與字母之間相差3 個時間單位,每個英文字之間有7個時間單位的空間。連續八點(........)代表錯誤及要求接收信號者取消剛才所收的信號。
註:以英文本為準
摩斯密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密碼技術之一,1843年美國發明者山繆摩斯建立了這一套摩斯密碼的系統。摩斯密碼是由”.”(短音)與”-”(長音)所組成 的,它是在電話尚未被發明之前,用於長距離的電報電訊技術。因為摩斯密碼的簡易使用,人們在戰爭時期或是突發狀況中會使用到它,而摩斯密碼的傳訊可以有許 多的變化,它可以利用聲音或是閃光燈的長短來分別表示”.”與”-”。
不過摩斯密碼除了要細心學習之外,也要有耐心等對方的回應。摩斯密碼的使用法請照下列的國際摩斯密碼符號欄表。
在通訊前一定要加上這個信號
如果通訊途中發生錯誤,要先發出這個信號,再傳送正確訊號。通訊結束時,一定要加上這個信號。
但就有人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摩斯密碼,設計了Morse Pilot 讓你可以隨時隨地在Palm 上學習並練習這種古老又實用的編碼技術。Morse Pilot 有幾個主要的功能:內建有摩斯密碼的教學課程,可以讓你快速的熟悉這些點點線線的符號;可以設定自訂課程,熟悉常用的詞句;還能夠進入練習模式,用點選螢 幕或是按硬體鍵的方式來輸入摩斯碼,來熟練密碼的發送;也能直接輸入你要的文字或語句,讓程式用聲音或是螢幕背光替你發出訊息。程式也可以設定發碼/解碼 的速度,讓你可以由慢至快的熟悉解碼跟發碼。
morse code摩斯訊號的要訣
1.傳送訊號前,為了要引起對方的注意,要重覆不停地發出「注意(-。--。-)」的訊號,直到對方發出反應。
2.每段文句之間,要段落分明,對方才容易明白內容。
記完所有的摩斯密碼都要一個星期吧!就算拍桌子,舉手放手也可以傳達訊號。
摩斯電碼是一種國際通用的無線電電碼,會有一台發報器,利用兩片金屬片接觸發出聲音,敲的時間短發出短音,我們念"滴"符號為{-},敲的時間長發出長音,長音我們念"答"符號為
{-}以下是英文數字與摩斯電碼的對照表
A{--}滴答
B{----}答滴滴滴
C{----}答滴答滴
D{---}答滴滴
(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 E{-}滴
F{----}滴滴答滴
G{---}答答滴
H{----}滴滴滴滴
I{--}滴
J{----}滴答答答
K{---}答滴答
L{----}滴答滴滴
M{--}答答
N{--}答滴
O{---}答答答
P{----}滴答答滴
Q{----}答答滴答
R{---}滴答滴
S{---}滴滴滴
T{-}答
U{---}滴滴答
V{----}滴滴滴答
W{---}滴答答
X{----}答滴滴答
(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 Y{----}答滴答答
Z{----}答答滴滴
1{-----}
2{-----}
3{-----}
4{-----}
5{----}
6{-----}
7{-----}
8{-----}
9{-----}
0{-----}
這種電碼用在早期的戰爭上是有很大幫助,在軍隊編制上會有一個報務士(兵)負責接受電報及發報,譯電士(兵)負責轉譯及翻譯密碼,例如我要發一個消息給另 一方的我軍,發的訊息是{有人來了},譯電士根據密碼表翻譯成{LP*****},報務士就要用發報機敲出{---- ---- ---- ---},對 方報務士聽到後就寫成{LP*****},譯電士就會查密碼表就翻譯成{有人來了}的訊息。其實也不一定要用發報器,只要能發出聲音都可利用。
引用自http://www.getjetso.com/forum/thread-252402-1-44.html
以下是有關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在Wiki的介紹:
引用自維基百科 薩繆爾·摩爾斯
薩繆爾·芬利·布里斯·摩爾斯(英文: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美國發明家,摩爾斯電碼的創立者。
生平摩爾斯生於麻省查爾斯鎮,是美國「地理學之父」兼基督教公理會牧師迦地大·摩爾斯及Elizabeth Ann Breese Morse的長子。[1] 迦地大·摩爾斯是一個喀爾文主義的傳道者,也是一個美國聯邦黨的擁護者。他不但保存了清教徒嚴格遵守安息日的傳統,也相信強大的中央政府以英語建立的聯盟。他相信聯邦內的教育能夠把喀爾文主義的美德、道德及禱告灌輸給他的兒子。當到訪麻省菲臘學院後,薩繆爾·摩爾斯便到耶魯學院修讀宗教哲學、數學及有關馬匹的科學。當時他曾經出席本傑明·西利曼及Jeremiah Day有關電的課堂。他最後在1810年畢業。[2] 繪畫薩繆爾·摩爾斯的繪畫風格很明顯的在他的繪畫《降落的朝聖者》(Landing of the Pilgrims)表現:簡單的衣着和樸素的面部特徵。美南北戰爭時期聯邦黨擁護者的心理特徵,加爾文教徒們從英格蘭帶到美國的宗教思想,和政府以此不斷地連接兩國家。更重要的是,這幅獨特的作品吸引了著名藝術家華盛頓·奧爾斯頓(Washington Allston),奧爾斯頓想讓摩爾斯去陪同自己到英格蘭去見藝術家本傑明·委斯特(Benjamin West)。摩爾斯在呂底亞待了三年。在1811年6月14日,和奧爾斯頓乘坐Lydia出航英格蘭。 到達英國後摩爾斯在委斯特的留意下,摩爾斯努力地完善繪畫技法。在1811年年底,被英國皇家學院錄取。 Google Logo 紀念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牽手背後的隱藏意義
在街道上,我有一個嗜好, 我喜歡跟在情侶的身後,看著他們牽手。牽手是很簡單的動作,但意義很大,在公開場合牽手,就代表承認了對方的身份。對我來說,牽手更有一個象徵,牽手是愛的表現,是包容及接納。
我天生是一個汗腺分泌失調的人,我無辦法預料何時會分泌手汗,我都不能夠停止它分泌手汗。手汗的問題,不時都為我帶來不少尷尬。在跟情人談戀愛時,在跟朋友牽手玩集體遊戲時,只要心情有些少緊張,手汗就像開了水制般傾出,我會很自然的鬆開手,抹乾它們,但通常愈抹,手汗問題就愈嚴重, 於是我儘量不讓別人跟我的手掌有接觸, 以免製造出任何尷尬的場面。
小三初戀的我因為手汗的問題,不敢跟對方牽手,我只能挽著對方的手,我怕對方會甩開我的手,會嫌棄我的汗水。跟愛人十指緊扣是我自小的希望,但怎樣可緊扣到最後,不被對方甩開呢?!
長大之後,有不少的戀愛機會,牽手是戀愛中最基本的肉體關係,我習慣了當開始有手汗就告訴正牽著我的人,都很習慣對方聽到後就自然的甩開我的手,不管是先讓我抹乾手汗再牽手還是不再牽我的手,被甩開都是我預期中的對待,他們都不是我尋覓的人。
直至尋覓了第九個年頭,我真正如願,真正能夠緊扣到尾,不被甩開,我的汗腺依然是不聽話,當在牽著手的時候,我跟以前一樣,告訴對方:我有手汗了,但他捉得比之前更緊,我的手汗就更多,雖然環境很靜,但他的行為令我懷疑他聽不到我的說話,接著我再說一遍:我有手汗了,他轉過頭來望著我,將我的手放在他的毛衣上拭乾,然後笑著跟我說:這不就行了嗎?!
他的行為令我很意外,剎那間說不出話來,他在做什麼?!為什麼他不甩開我的手?!當天他穿得很斯文,很好看,他的毛衣很新淨,絕對不像一條抹手毛巾。雖然汗水沒有因為他拭乾的動作而停止分泌,但就感受到從未有的愛的感覺,是包容和接納,汗瞭分泌活躍,連淚腺都活躍起來,我忍著淚水,靠在他的背後,不讓他知道我快哭了。
你就是我一直尋尋覓覓的Mr.Right,如果我愛你的話,多好呢?!
引用自Sunday, April 19, 2009*牽手的背後 by MaN_1221 @ Guest
其實,對於我,牽手背後隱藏著重大意義,是一份愛的承諾。
記得,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
由中學開始,我似乎未曾沒有愛情,因為每次的終結,沒多久又會有另一段愛情的開始。
雖然樣子一點都不出眾,但就是許多男同學愛跟自己交談,或許是自己的男孩子性格吧!
在我來說,每一次的愛情,都是刻骨銘心的。
不過,隨著年紀長大,感情對自己影響真的越來越深,
而且人越來越保守。
即使連牽手對於我來說也變成一份愛的承諾。
六年前,在英國的妹妹結婚,讓我有機會認識了他。
他是個在香港出生,在德國、英國長大的一個男生。
認識他以後,他十分主動與我聯絡,
我們在電郵中通訊,而且越來越熟絡。
我們互通email後的半年左右,
我考了車牌,當時希望買車,他竟給了我不少意見。
之後,我告訴他將會到英國探望妹妹一家時,
他竟然告訴我會請假陪我到倫敦遊玩,
甚至提議我可以去他在Ely的家暫住幾天。
起初,我也不以為意,最後妹妹提醒我,
在他的家暫住可能會令他難做。
我心想,根本不是我提議的,為什麼要怪我呢?
不過,我還是推卻了他的好意,
只是告訴他我將會到英國的日子。
誰知當我到英國後,他竟然刻意在教會找我。
他每天都找我的妹夫(因為他是我妹夫的Bestman),
在妹妹的婚禮中,發覺他的為人很好,
任勞任怨,脾氣又好。
這次更感受到他對我的無微不至,經常載我到附近遊玩,
盡地主之誼。
後來,妹夫、妹妹跟他和我一起到曼城、Blackpool等地遊玩,
我們四人都玩得很開心,
更到了他的家人住在Sheffield的家,見過他的家人。
在最後幾天,我準備返回倫敦,
與妹夫和妹妹分別,
他又載我到London,更請了三四天假期帶我去遊玩。
我book了酒店,而他也book了另一間酒店住。
記得我們先去了他住在Ely的家,見過他的landlord,請教了他到London的路徑,
可惜我們還是很晚很晚才到London。
他送我到酒店時,已經接近凌晨一時,
還堅持要送我到房間,協助我搬行李上房,很有紳士風度。
之後幾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就在離開的一天,我們在Windsor的時候,他突然牽著我的手離開Windsor Castle,
當時的我心卜卜跳,跳得快要跳出來,真的不知怎麼辦,
只知自己沒有抗拒,很自然的牽著他,
不過,當時我的心真的跳得很快很快,甚至連身體也有點顫抖。
就是這樣,開始了我們的不容易維繫的感情。
結果呢?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分隔兩地的感情要維繫談何容易呢!
這次感情的無疾而終,令我知道愛情真的不容易維繫;
分隔兩地的感情就更難維繫了。
為了這段不能天天見面的感情,我不知花了多少時間維繫;
甚至大家也曾一起計劃過一起生活,我會放下香港的一切到英國重新開始。
不過,就是他對家人的孝心,家人的反對以至大家最後分手收場。
然而,正因為花了心血,以至因為失去而泣不成聲。
其實,除了在男朋友面前,我很少因為感情問題會在男生面前哭,
但一次無情的電話對話,令我在一個男同學面前哭成淚人,
差點兒暈倒。
曾經有一段日子,教我不敢再花時間在愛情。
不過,我仍然相信愛情。
鉛筆的故事
今天在生命之道查經班的總結中,導師最後分享了一個鉛筆的小故事。故事簡單不長郤很有意思,很想跟大家分享。
在一個學校畢業禮中,校長在學生畢業前的訓詞中,說了一個有關鉛筆的故事:
「一個做鉛筆的工匠在鉛筆即將被裝箱運走前,很不放心,跟它們說:
「在進入這個世界之前,我有句話要告訴你,如果你能記住這些話,就會成為最好的鉛筆:
1.你將來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讓自己交給一個人;
2.你可能經常會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這些痛苦都是必須的,它會使你成為一支更好的鉛筆,因為可以更加「出色」;
3.不要過於執著,要承認你所犯的任何錯誤,並且勇於改正它;
4.不管穿上什麼樣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點,你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的鉛芯;
5.在你走過的任何地方,都必須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不管是什麼狀態,你必須寫下去。
要記住,生活永遠不會毫無意義。」
是的,我們期望生命豐盛,不是坐著,光是想、光是說而坐著不做。
我們要成為最好的、神所喜悅的人,
我們必須把自己交給神掌管我們的一生,因祂才能把我們的長處發揮;
生命中也許會有困難、艱苦的時候,
不過痛苦是必須經過的,
因為沒有經歷,我們不能經歷祂,
而且困難、挫折能令我們可以成長得更好;
感謝神給予我們機會改過,但必須放下自己的執著,立即改過
(不過靠自己一點也不容易做,唯有倚靠祂);
神很重我們的,不是甚麼行為,而是我們的內心,
我們有否單單倚靠祂;
最後,我們必須在生命中,有責任地留下痕跡,而不是白白地過,
更不是隨便放棄。
願這個故事能令大家有所領悟!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Fly me to the moon by Olivia Ong
I would like to share this song with all of you.
This is one of my favourite recently!
Fly me to the moon,
And let me play among the stars.
Let me see what spring is like
On Jupiter and Mars.
In other words,
Hold my hand.
In other words,
Darling, kiss me.
Fill my heart with song,
And let me sing forever more.
You are all I long for,
All I worship and adore.
In other words,
Please be true.
In other words,
I love you.
Fill my heart with song,
And let it sing forever more.
You are all I long for,
All I worship and adore.
In other words
Please be true.
In other words,
I love you.
Every time when I listen to this song, I cannot help to stop thinking about the LOVE I treasure. Feeling so sad but with hope to my future. I believe that He will not give me the second best but give me the best.
Defiance 血戰
星期五晚看了一齣值得在戲院欣賞的電影 - Defiance 血戰。
這套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內容講述二次大戰1941年,東歐的猶太人被納粹德軍肆意屠殺。杜維亞 Tuvia(Daniel Craig)、索斯Zus(Liev Schreiber)、阿瑟 Asael(Jamie Bell)三兄弟躲在兒時玩耍的叢林而有幸逃過一劫,並自此開展一場對抗納粹黨的漫長戰役,更拯救了數千條生命。他們最初只為活命,但他們的勇敢逐漸傳揚開去,令其他人都鼓起勇氣,奮力爭取自由。
不情願地當上領袖的杜維亞,他過分理想化的想法常被弟弟索斯質疑。么弟阿瑟則夾在中間,左右做人難。但當殘酷的冬天來臨,他們三人凝聚到社區力量,在人性喪絕的年代,懷着希望掙扎求存。
(引用自http://hk.movies.yahoo.com/movie.html?id=mcl_defiance)
電影由一開始至結尾都有許多戰爭的場面,相當刺激,而且在大螢幕上觀看,氣氛遠比在家庭影院為佳。由於此片是由《血鑽》導演Edward Zwick愛德華施域執導,因此在未看電影時,已有很大的期望。幸好,作為一部消閒電影,的確不俗。不過,某些片段會令人感覺沈重,更使人有不少反省。
例如片中由於杜維亞發現殺死自己的家人的德軍時,他闖進軍人家庭要報仇的一個片段,在他正猶豫是否下手時,卻因為對方的兒子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而準備開槍時,最終由只殺害軍官到最終殺害了一家四口的父親和兩位兒子,而剩下的母親也寧願乞求被一起殺害。最後,杜維亞似乎報復成功,然而他卻不開心。那情景,令我感受到報復根本不能解決問題。真正的解決,根本就是學懂寬恕別人。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寧願花時間去計算別人,而苦了自己。
另一個令我感到害怕的情節,就是一位猶太女人挑逗索斯的一幕,那女人究竟是因為孤單而挑逗男人,還是為了生存、為了別人的保護呢?正如杜維亞問索斯:「這是真正的愛嗎?」愛情究竟是甚麼?是為了不再孤單?是為了得到保護?還是為了什麼?我真的不知道。我曾想像自己身處那個環境我會怎樣呢?畢竟環境真的可以把人性扭曲,真的很可怕。
不過,最感人的就是三兄弟的感情,他們因著愛而不離不棄,因著愛別人而接待他們,因著人要活得有尊嚴而勇敢地為自由而戰,都是令人感動的。
有時間,大家不妨去戲院欣賞,支持一下香港經濟吧!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why throw away your memory?
前陣子去了台中、台南,與過去不同的,是去一些比較接近大自然的地方,享受大自然。
感謝神!
遇到的人和事,使我被受感動,更令我有一點得著。
回顧過去的十年,我的確經歷了人生不少高低點,曾經想過放棄自己,亦試過放縱自己。
曾經想過要忘記自己這段時期的回憶...
可是,越想放下,越是捉得緊,反而放不開。
記得那時候,一個同事跟我分享,時間是最好的治療,
那時候的痛,根本聽不入耳,不過也十分認同。
認識我的許多人,都認為我是個強人,不輕易跌倒,這些人當中甚至是一些我至親的人。
不過,他們都不知道我很害怕孤單,我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強。
甚至,我軟弱得他們不敢相信。
其實,我是個愛哭鬼(雖然平日真的很愛笑)。
有時啊會一哭就像開水龍頭一樣,關不了掣似的,泣不成聲。
即使是一些很微小的事,都可以很受感動。
渴望被愛,但也很害怕接受愛。
有時被別人讚賞、欣賞,也會感動得哭起來。
真的,我真的很眼淺。
我很重視與身邊的人的關係。
因為人與人的關係真的很珍貴,珍貴但也易碎。
有時因為跟別人的關係不好,也會十分傷心,甚至影響自己的判斷。
不過,幸運地認識了那一位:
即使在我何等不配時,都願意接納我;
即使我犯錯,只要我願意回轉歸向他,他都不會放棄我;
即使沒有人明白我,甚至被所有人討厭我,他都會支持我的那一位。
別以為他是我的男朋友或是父母,其實祂正是我的救主、我的神。
當我再次跟隨祂以後,我發現自己不再是昔日的我了。
過往我希望忘記自己的過去,
現在我明白那些記憶卻是我今日的得著,更要為此而感恩。
如果沒有過去,我怎會明白家人對我有多重要呢!
過去,可能愛情是我生命的所有,其實真的很愚昧;
今日,我明白沒有祂,沒有今日的我,
愛情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
我承認到現在我仍會害怕孤單,希望可以有一個人共同生活。
因為我知道人單獨真的不好,
真的很易犯錯,
真的會軟弱。
但我更明白,如果那個人與我沒有相同的信仰,沒有共同的目標,
相近的價值觀,根本很難維繫感情。
我深信單靠人的努力,即使有多努力,也難以維繫感情到至死不渝。
因此,許多朋友為我介紹,我都會只當作認識多一位朋友,永遠保持一段距離。
正因為我太了解自己,我不希望因為自己跌進陷阱,
而忘記了神的恩惠,離開祂。
我渴望能找的是一個愛我但更愛神的人,與我一起在愛中成長。
希望有一天那個他會出現!
過去就讓它過去,
回憶又何必要拋開呢?就交給祂處理吧!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禮儀師の奏鳴曲 - 淡淡然但發人深省的電影
昨晚,終於跟教會的弟兄姊妹去看《禮儀師の奏鳴曲》。
當差不多一個月前知道會上映這齣電影時,已被電影的故事吸引,因為它是一套題材相當新穎的電影,而且故事談到人生的生與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加上很喜歡廣末涼子,所以已密切留意電影的上映日期。
看過電影後,果然沒有令我失望。
首先,電影背景是冬天的山形縣,風景十分怡人。
故事的男主角,自少被父親拋棄,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故事,很簡略地交待了,然而電影的焦點,卻落在男主角與太太的感情、相處的盲點 ;他由對大提琴、演奏家的夢想,到因為誤會而當上禮儀師(納棺),到最後敬業樂業的經歷;與對一個十分關心自己的湯屋老闆娘的一段關懷之情;還有最後因著父親的離世而重拾對父親的思念及對父親的接納。
每段感情都描述得細膩,雖然沒有強烈的故事起伏,但卻在平淡當中感受到每一份情,就正如我們的人生一樣。有時候,我們都忽略了至親,沒有好好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時間,以致在失去時,才後悔、自責。
珍惜眼前人!
常言道:未知生,焉知死。然而,我十分同意牧師的另一個看法:未知死,焉知生。當人認識到死亡,更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貴。「死亡就像一道門」 - 死亡後,正是另一段人生的延續,在我的信仰看來,死亡並不可怕,只是到了一個永恆的地方,等待基督的再臨。既然今生,相對於永恆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我們又何必計較,為何不好好活一場,為未來的人生而努力呢!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要覆診啦!- 第二次看皮膚科醫生
上次看完醫生後,醫生提供的護膚品在二月中已擔心很快用完,正當準備自己一個看醫生而預約時,竟然在未來一個月內都fully booked,真難以置信!
最後,還是跟大隊,在三月尾看醫生。
第二次看江醫生,今次醫生心情不錯,十分精神,所以很耐心看症。
今天的護膚品及護膚程序如下:
0) 抗敏感用 - Hydrocortisone 1% Cream 0.25 oz
** 含類固醇,需要時用
今次沒有抗敏感藥膏!
1) DLS Cleanser 2 oz(每日2次 早晚用)
今次與上一次相同
2) Metronidazole Gel爽膚膏 0.75% (U) 1oz(早晚用)
今次都係用爽膚膏,不過份量較上一次多!
3) Copper Peptide Complex Eye Gel 0.12 oz(早晚用)
眼霜換了,因我告訴醫生自己的黑眼圈改善未夠明顯,不過份量少得很。
4) Hydroquinone 4% Cream 美白用(2支)(早晚用 可塗頸、眼,如有敏感,要停用)
*用法:先全面搽1次,2-3分鐘後再在有斑、印或深色地方再塗1次)
原來自己一開始已用4%,不過今次不變!
5) 日霜:K Lotion B(不含藥性,可塗全面、眼和頸)
沒有分別,完全相同!
晚霜:K+ Night Normal with Retinol(J) 0.5 oz
*用法:不可塗眼/頸,用後對陽光特別敏感
原來今次多了+,不肯定有什麼不同!
6) 早上用:去粉刺暗瘡黑頭 Clindamycin & Benzoyl Peroxide 0.12 oz
加入 Benzoyl Peroxide成份,不過暫時未知效果。
晚上用:Azelaic Acid只點在有斑、印或深色地方塗 0.12 oz
沒有分別,完全相同!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有關張愛玲Elieen Chang - 小團圓 (3)
花了一個星期(其實只有三四晚)睡覺前的時間,終於把「小團圓」完成了。
看小團圓,給我第一個印象,就是張愛玲把自己投入在主角章九莉的身上。
章九莉 - 是的談不上是個美人,但是她的文采,她的個性,有種個人的氣質。
上半部,都是九莉的成長,都是她跟母親、父親、後母和三姑的關係,她跟朋友的生活描述。
即使自己談不上很熟悉張愛玲的一生,但在閱讀小團圓時,難免把她的故事聯想在一起。
下半部,九莉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 - 邵之雍出場,不由得把胡蘭成與邵之雍作個比對。
邵之雍 - 對我來說,是個美化了的胡蘭成,小說中,之雍風流、處處流情,
對女人,他永遠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因為就是他的本錢;
真實的胡蘭成,
在我眼中,他是個其貌不揚、對感情不負責任、稍有點文采的男人。
在閱讀小團圓,就像看張愛玲利用它來評價她與胡蘭成的一段故事,
看她的愛情如何影響她的一生。
一如以往的把愛情寫得現實、殘酷,其實不單是愛情,人生也不過如此。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有關張愛玲Elieen Chang - 小團圓 (2)
張愛玲《小團圓》面世 自傳味濃
【明報專訊】封藏已久的張愛玲小說《小團圓》終於面世,逐步在中港台 發行,這是由於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的一個決定。昨日,在香港大學 出席新書發布會,置身昔日張的母校,宋以朗說,按多年書信資料,「張愛玲根本捨不得銷毁《小團圓》,若父親宋淇仍健在,他看到台灣 現今的民主情况,也會決定出書」。為鼓勵由內地或台灣來港、與張愛玲背景類似的女學生努力學習,宋以朗捐出100萬元給港大,成立「張愛玲紀念獎學金」。
宋以朗指張「根本捨不得銷毁」
《小團圓》描寫女主角九莉幼年時代,在傳統家族處於新舊世代衝擊的陰影下長大,成長後到修道院女中讀書的生活,繼而與漢奸的有婦之夫邵之雍熱戀。研 究「張學」的專家認為,《小團圓》充滿濃厚的作者自傳色彩。據知,張愛玲生前曾要銷毁該手稿,後來手稿由宋淇交給台灣皇冠社長平鑫濤保存,多年來不曾曝 光,張愛玲去世前並未再細想銷毀與否,宋淇於1996年病逝,妻子宋鄺文美亦無就此有決定,是否成書,留待兒子宋以朗決定。
「我念統計學及數學,不懂張愛玲的心思,為了解她的出書意願,去年用了數個月整理和研究張愛玲與父母40年間600多封、40萬字的書信。」宋以朗 認為,張愛玲雖曾考慮銷毀《小團圓》,但她根本捨不得。宋以朗在《小團圓》內寫的序,記錄1993年10月張愛玲的一篇的書信,較明確反映她的出書傾向, 張寫道:「《小團圓》一定要盡早寫完,不會再對讀者食言。」
對於外間對他決定出書的行為是支持還是反對,宋以朗坦言未有考慮,「銷毀《小團圓》將是一件大罪過。張愛玲一直積極修改《小團圓》,這部神秘小說是了解張愛玲的最重要作品。」
捐100萬 成立張愛玲紀念獎學金
宋以朗說,由於張愛玲在港大時曾獲考取獎學金,才可在專心學業下建立良好文學基礎,他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向港大捐出100萬元,成立「張愛玲紀念獎學 金」,作品的版稅會用作整理及翻譯張愛玲的手稿,將來會出版約3至4部有關張愛玲的長篇作品。出版社並贈送《小團圓》手稿副本給港大圖書館,供師生及對張 愛玲手稿有興趣者研究。
有關張愛玲Eileen Chang - 小團圓
塵封卅多年的張愛玲遺作「小團圓」,在2009年2月24日由皇冠出版。在這本自傳色彩濃厚的小說中,張愛玲首度提筆她和胡蘭成的一段情。作家南方朔讀畢後認為,「色戒」中的易先生,就是胡蘭成的化身。
「小團圓」描述在傳統家族長大的九莉,大學到香港念書,回到上海後和身為漢奸的有婦之夫邵之雍陷入熱戀。九莉與張愛玲有太多相似處,九莉與之雍相戀過程,與胡蘭成明寫胡張之戀的「今生今世」如出一轍。南方朔認為,「小團圓」是張愛玲的「自白小說」。
書中九莉有三段戀情。作家蘇偉貞指出,另一位情人「燕山」,應是與張愛玲合作「不了情」等電影的導演桑弧。
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表示,整理張的書信時,發現她一九六○年代在美國時,便曾以英文撰寫廿三萬字的自傳性小說「易經」(Book of Change),卻因找不到出版社作罷。
一九七四年胡蘭成來到台灣,與作家朱西甯結為好友。張愛玲收到朱來信,說打算根據胡的話動手寫張愛玲傳記。張愛玲一聽急了,一邊回信請朱不要寫,一邊從「易經」中抽取一段改寫成「小團圓」。然而這兩本原本打算「打擂台」的張愛玲傳記,當時都沒出版。
張愛玲只花了十個月便寫成「小團圓」,書中情節頗多顛倒錯亂之處。南方朔認為,正因為「趕」,張愛玲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讓這本書更貼近她內心的幽微處,「為張學研究者開啟一個藏寶箱」。
書中張愛玲藉九莉之眼,描寫她對胡蘭成的第一印象:「眉眼很英秀…像個職業志士。」但她慢慢發現跟胡在一起「永遠不會有幸福」,因為胡有太多情人,「沒有她們也會有別人,我不能與半個人類為敵。」最後她恨胡恨到兩人歡好之後,幻想「對準那狹窄的金色背脊給他一刀。」
「小團圓」和「色‧戒」寫作時間相近,南方朔對照兩書,認為「色‧戒」是「張愛玲用另一個角度寫自己」,易先生和王佳芝便是胡張戀「變形的註解」。
「小團圓」結局並不團圓。蘇偉貞認為,「小團圓」是張愛玲對中國戲曲中三妻四妾「大團圓」式結局的嘲諷。一九五○年代張愛玲為自己的前程卜卦時,曾得籤詩「但得銅儀逢朔望。東西相對兩團圓」,或許便從此詩得到書名的靈感。
How to Envision the Right Mate? 單身女生適用
For over 30 years, one aspect of my pastoral and marketplace ministry has been counseling families, teens, marriages and parents. Many of the problems in marriages and families begin before the beginning! In other words, the choices and decisions made before marriage are critical to the future joy and success of a marriage and family.
It's important to start right if one is to end right. Yes, God forgives and restores when we make mistakes, but why not be wise, righteous and holy from the starting blocks of the marathon race called married for life?
I have a golf shirt with an embroidered logo that reads, "Married for Life." I was wearing this shirt one day while shopping for groceries. As I went through the check out line, the single, 21 year-old cashier looked at my shirt and then me and exclaimed, "I'm so sorry for you!"
I was shocked. At first I wondered if I really looked that bad; however, my appearance wasn't the focus of her remark.
"What do you mean?" I asked.
"Oh, it's too bad that you're stuck for life," she sarcastically replied pointing to the logo on my shirt. "If you are in a bad marriage, you shouldn't have to be married for life. You should be happy in marriage. If not, get out!"
I've often thought about her remarks over the years. She represents a worldly mindset that sets people up for failure from the beginning. "The Starter Marriage and the Future of Matrimony," written by Pamela Paul in 2002, documents that many 20-something young couples actually look upon their first marriage as a practice start with no intention to vow or expect marriage to be "for long as we both shall live." Instead, like a starter home or apartment, they live "in it" for a while and get used to being married fully expecting to trade or move out and up one day in the future. In 21st century culture, divorce isn't a curse or tragedy, it's simply a transition from a good marriage gone sour into the exciting adventure of finding a new mate.
Give me a holy break, I say in return. Such a mindset will certainly lead to hurt, failure and habitual sin. Marriage isn't defined or prescribed by culture; it's ordained by God. Marriage is more than a good idea to be tried out and discarded if it doesn't work out to one's expectations. Marriage is God's idea from the beginning of time for oneness between a man and woman…and for generational blessings to children, grandchildren, great grandchildren and beyond.
Starting right in marriage requires us to envision the right mate before we ever meet him or her. What does that mean? How does that work? Let’s explore "envisioning the right mate" through a biblical, not worldly mindset. We are called to transform the culture and that requires us to acquire and then practice holy thoughts, feelings, beliefs, values and actions through "a renewed mind in Christ."
Envision a Godly Mate
Mr. or Mrs. Right isn't just stars, rockets and fireworks going off when you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When you "see by the Spirit" the kind of godly person God wants for you, you reorder and revise the culture's criteria for a mate.
What the world tells us to look for in a mate starts from the outside in:
1. appearance/attraction
2. education
3. wit and charm/first impression/talent
4. personality
5. a good job or earning potential
6. things in common
7. chemistry
8. common goals
9. having fun and being happy together
Now, all of these criteria are fine as byproducts of a relationship; but they do not form the foundation of a healthy, holy pre-marital connection.
1 Samuel 16:7 reveals, "For the LORD does not see as man sees; for man looks at the outward appearance, but the LORD looks at the heart." The Christian starts from the inside out; a Christian…
- Prays to envision who God wants instead of "who I want."
- Listens to the Holy Spirit — He reveals all truth.
- Knows it’s God's will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o shape one's life.
- Associates with singles who follow Jesus—don't be unequally yoked!
- Looks first for character qualities not appearance qualities—the fruit of the Spirit will be evident in your future mate's character—love, joy, peace, patience, kindness, goodness, gentleness, faithfulness and self-control
Does your future mate…
- Entrust and obey Jesus the Messiah as Lord and Savior?
- Set future goals set by biblical principles?
- Demonstrate spiritual discipline in biblical study, praying, giving, working, worshipping, meditating on God’s Word, making right decision, obeying Scriptural mandates, forming healthy, holy relationships?
- Have a track record of being a faithful, loyal friend with the heart of a servant?
- Submit to authority?
- Value covenant marriage and family?
- Work diligently with a desire to provide for one’s family and create wealth for generational blessing and advancing God's Kingdom?
- Love God passionately; love people sincerely?
- Uncovers in a future mate whether she or he has broken past bondages and curses.
- Understands how their parents relate to one another. "He will treat you the way his father treats his mother; she will treat you the way her mother treats her father." Remember the biblical law of generational blessings and curses. (Read Exodus 20.)
- Observes that he or she has an attractive appearance, that they take care of their physical temple.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卡夫卡 · 變形記Metamorphosis@Theatre, HKAPA
上星期日,與火柴人同學去看卡夫卡的《變形記》(Metamorphosis)。
香港藝術節2009剛開始宣傳時,我們恰巧經過香港文化中心,
大家不期然提起去看看這齣話劇,但又擔心「中伏」,便買了最便宜的票準備二月尾欣賞。
結果,大家正值最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去看這齣話劇。
記得多年前看過這故事,故事篇幅不多,但卻十分震撼,因為它出現於我們家中,發生在那個平庸得像你和我、天天朝九晚五返工放工的男主角身上……一天,他竟然變成了一條蟲。
在劇場看卡夫卡的《變形記》(Metamorphosis)還是頭一次,這次把它搬演到劇場的是冰島西港劇團(Vesturport Theatre of Iceland)和倫敦利瑞克漢默史密斯劇院(Lyric Hammersmith)。
「卡夫卡寫這個白領小職員格利哥,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爬蟲。大家一般覺得,這『變形』是個不可思議的噩夢,但我認為《變形記》最恐怖的 地方,是那個平凡不已的故事背景。」因此,英國導演大衛法爾(David Farr)把舞台設計成一個極普通的家居模樣,有餐桌、有家俬,而主角格利哥,即使由人突變成蟲,也不會以三頭六臂的異形狀態出現。「他依然是那副辦公室 職員的裝扮,恤衫西褲加皮鞋。你知道嘛,這個人突然『變態』,就是因為受不了每天重複又重複的沉悶工作。」
老實說,在精神狀態欠佳的情況下,看外語話劇,著實令人感到有點窘。但望向舞台上層,即客廳樓上的格利哥睡房,佈置統統被扭轉90度:睡牀直直放在牆上,窗戶倒開在天花。而那被困房間的格利哥,則這刻躲在牀上,那刻又跳上了牆角。大家單單觀看這個顛倒的房間,除了看到一隻不受制於地心吸力的爬蟲在裏頭跳來跳去,還有卡夫卡 的無限瘋狂。這樣的設計,實在極考驗表演者的功夫,來自冰島的嘉德森(Gísli Orn Gardarsson)親自飾演格利哥一角,而他的表演更令我歎為觀止。原來冰島的嘉德森相信形體有助加強情感的表現,而他在劇中連串的『非人』動作,便透徹地反映出主角遭人 漠視、嫌棄甚至放棄的痛苦。
每當有任何「不正常」的人出現,或者任何突變發生,人們多半會作出負面反應。《變形記》講的是格利哥的家人,看到他突變成一隻大爬蟲後,馬上就想辦 法將這「家醜」處理、隱藏,然後清除。「卡夫卡的《變形記》,本來由格利哥第一身去寫。我這次改由家人角度出發,母親懼怕變了樣的兒子、父親埋怨不能再掙錢養家的格利哥。即使格利哥說什麼全世界都聽懂的『人話』也好,家人總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們從沒考究怎樣幫助這個至親,反而時刻在想辦法,搞定這個『外人』,讓家重拾寧日。
人變蟲雖然荒誕,但《變形記》這故事,確實與我們息息相關。「這些『排外』事件,不是經常在家中、在社會上發生嗎?這也是劇作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哪管劇場氣氛營造得那麼精彩,在這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最把觀眾緊揑不放的,仍然是卡夫卡筆下的陰險人性。
對我來說,這次更形象化欣賞變形記,確實令人有更深的印象,更令我回顧人生的一些片段,在家中有什麼突變時,即使至親的家人,都會在若干程度上作出二某些負面反應,令人感到獨單無助。然而,有了祢,一切變得不一樣。原來,自己常以為別人不明白自己,正如格利哥變成蟲之後,家人聽不懂他一樣,其實只是大家的一些誤解,雖然故事最終是格利哥被家人遺棄,但原來只要放下自己,結局是可以不一樣的。
人生根本就是一場不斷選擇的遊戲,開心與否,在乎你的選擇!